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凤凰网浙江:吴伟伟,勇当物联网行业新青年

发布日期:2019-07-08

       一个初期团队只有三个人的小公司,却酝酿着惊人的成长速度与力量——创业不到四年,先后跟微软、阿里、网易、Oracle 等行业巨头合作,成长为物联网领域一匹小有名气的“黑马”。

      在浙江浩大的“创业新四军”队伍里面,吴伟伟属典型的浙大系,身上有着浓厚的浙大学子的创业基因。

      从浙江大学机械系硕士毕业后,吴伟伟供职于日本NEC关西研究所系统工程实验室,从事机器人和卫星图像相关的模式识别研究工作,也广泛涉及民生领域的行车实景导航、军事领域的国防安全保卫等科研领域。也就是从那时起,吴伟伟对物联网行业有了深刻的认知和体会。在吴伟伟看来,物联网发展的终极价值,应当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这也是物联网发展的未来蓝海。

      最初,吴伟伟回国后一边工作一边也尝试创业,他和朋友合作推广一个物联网养老项目,但市场打开极为困难,没有人来为养老产品买单。那个时期,吴伟伟和团队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和迷茫,甚至一度陷入能否继续走下去的自我怀疑当中。每个创业者会碰到的辛苦滋味,吴伟伟都尝到了。

      幸好还有指路明灯,创业导师钱迅雷从自己早年创业的经历出发,向他劝诫道,“创业想要成功,必须要有背水一战的勇气。”于是,他辞职后和三个小伙伴一起成立了杭州物源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物联网,就连当时的阿里、腾讯、百度这种龙头企业都还没有开始使用PaaS 平台,吴伟伟抢占了行业的先机,开始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 因为国内没人懂物联网这块内容,也没有好的资源合作平台。他只能利用现有的技术和人才做服务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吴伟伟身兼数职,既搞研发又跑市场,寻找业务合作对象。很多国内大公司对他并不理会,有时费劲口舌也签不下一个单子。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微软中国的市场部门主动打来电话,向他抛出橄榄枝。微软在国内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等方面起步很早,平台最好。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他大喜过望。微软还特地从美国调来几个印度工程师,对其进行专业培训,用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吴伟伟和他的团队终于啃下了这个项目。

       这次的机遇坚定了他的创业信心,有了微软这块金字招牌,之后就没再愁过合作伙伴和技术平台。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说过,机会属于那些能够提前感知大势的人。现在看来,吴伟伟就是这样的人。在他看来,物联网最核心的竞争力无非就是四个要素:设备、因特网、数据、场景。万物互联才得以真正成为现实,从而使一个个体可以与任何想相连接的人或物进行直接点对点的连接。

      吴伟伟将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面向产品的销售转租赁/投放的业务转型模式,产品物联网。管理设备业务模式资产监控、耗材状态、计费、风控;第二种是面向生产产线设备的机联网,管理实时工况、运行效率OEE、告警、保养维修、能耗;第三种是智能制造MES 平台,面向生产业务,管理它的生产过程。第一种模式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放在机场等公众场所的疗养按摩椅。业主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进行付费。这就是一种面向C 端(C 端指个人用户)的监控服务措施,对B 端(B 端指企业用户)来说,像是放在办公室的冰箱、打印机、净水器,供人选择使用。如净水器按照滤芯的损耗来收费,打印机按照纸和墨收费,摩拜按照时间收费。

      这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转型,也是物源科技现在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

      “中国制造2025”和两化融合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传统产业急待转型的今天,物联网未来发展肯定会更多应用于制造业。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不断降低,企业对人的依赖变得尤为重要。物联网的出现,能帮助企业降低对人的依赖性,如很多时候往往一个传感器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还能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从长远来看,相比较于劳动力的成本,自动化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吴伟伟表示。
      物联网行业大时代前夕,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这是吴伟伟的创业初心,同时也是物源科技今后的目光投向所在。